关闭

提示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及诚信教育

信息发布者:大元梦
2019-03-15 16:01:05

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及诚信教育

 论文栏目:诚信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 9:26:32   5


最新杂志:


摘要: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培养的重要一环,贯穿了整个道德教育的始终。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主体,以互联网为背景,在多个层面分析出现互联网诚信危机的表现及原因,提出解决互联网诚信危机的对策,助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诚信;道德;法律;互联网

“诚,信也;信,诚也”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诚信”一词的理解。百度百科中有言:“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炎黄子孙在凝聚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这使诚信不仅作为国民立身之本,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延续至今。大学生作为时代佼佼者,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中国梦的重担,更应坚守“诚信为本”的准则。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日常行为发现,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现象数见不鲜,令人堪忧。由此可见,探究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有着极强的必要性,这同样也为本次写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现实支撑。

一、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的表现

1.互联网学术诚信危机大学生在学术不诚信表现在如下几点: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用以应付课下作业。检验学生课上知识掌握情况最直观的形式就是课下练习,通过学生的论述表达可以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和消化,将生涩的知识为我所用,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庞大,抄袭他人成果,敷衍了事;代写论文。在当前学术环境浮躁的背景下,有些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但是为了获得名利,在互联网上通过多方渠道,找寻论文写手,用以获得学位证书或参与评比。严重扰乱了学术秩序;考试作弊,替考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考试作弊已被列入法律法规,各大高校也对考试作弊行为持有“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的态度。但是也不乏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排名,在考试中携带小抄,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互联网对题目进行搜索,甚至替考蒙混过关。这些学术不诚信现象引人深思。2.互联网交友诚信危机由于互联网呈现出信息量大、沟通便捷、交友范围广、虚拟、平等、自由等一系列特点,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尝试网上交友,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社交软件的生发更为大学生交流沟通提供了便捷。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可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交友可能受到的伤害,大大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但是也因为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所以在网络上不用承担责任和义务,就为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人提供了“温床”,他们通过和大学生在网上交流沟通,答疑解惑以博取大学生信任,利用大学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缺点对大学生实施网络诈骗,造成财产损失,严重者还会危及自身。3.互联网就业诚信危机当下,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增速放缓,体现在就业上就是招聘岗位的下降。同时我国在产业结构上进行新一轮调整,重视第三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机器代替人工,这就导致诸多行业佣工锐减,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阻力和困难。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给大学生造成了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在这样的情境下,部分大学生为了在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打起了在履历书上造假的主意。例如利用互联网修改自己真实信息。在任职情况上谎称自己是班级干部、院级干部甚至校级干部;在政治面貌上谎称自己是共产党员。还有些大学生不能端正心态,在岗位上朝秦暮楚,工作时间利用互联网进行微商中的虚假宣传,这些都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不诚信的表现。

二、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表明,环境影响了人的品格形成和发展。探究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诚信危机形成的原因,环境影响不容忽视。而在诸多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构成了整体环境考量中的重要环节。1.传统文化诚信观念传承不足诚信观念在继承中出现危机,启示我们顺应时代大潮,立足诚信意识生发的根源,探究诚信意识缺失原因。追寻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发现,有些道德观念与时代发展并非完全契合,这就造成了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古代中国在对诚信规范中,儒家主张通过仁义礼的内化,使其成为人们遵从的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诚信意识;法家虽然意识到了法律的强制性可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效果,却忽略了道德才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支撑。加之历朝历代宣扬“重农抑商”思想,弱化了保证市场持续运作的契约精神,而契约精神的实质是诚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诚信观念弱化的原因。由此可见,因为道德和法制在单方面的支撑力不足,造成了诚意观念的建构出现先天不足的局面,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养成。2.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足诚信教育即为价值观教育,大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阶段,体现着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主导性作用。高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的主要阵地。但是观察高校教育情况发现,有些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有失偏颇——过分重视成绩的硬性指标,而弱化了对学生道德软实力的考察。如此考察标准造成了大学生为了评优选干,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考试作弊、论文代写等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上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观念薄弱的原因。实际教学和生活中,有些老师自身并不诚信,言行不一,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样一来学生会轻易对教师的言论产生不信任感,诚信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3.家庭对诚信教育引导不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多篇著作中论述到家庭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也有俗语教导父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观览那些优秀人士的访谈或自传,无一例外,他们都提到过家庭在其一生尤其是在重大节点起到的作用。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言谈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观念。因此,家庭教育引导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家长诚信观念不强,榜样示范作用丧失。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下一代的日常行为中,有些家庭为了培养孩子诚信品格制定了一系列规则要求孩子遵守,但父母却违背诚信观念,反其道而行之。在这种情境下培养出的孩子很难做到言行统一,诚实守信。部分家庭过分重分数而轻品格。一旦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便耳提面命,甚至暴力相向。孩子为了避免打骂,提高成绩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因此,家长监管不到位,造成了孩子的不诚信。这也成为了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不利因素。4.大学生自身素养不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存有好奇心,这样的心理远超于前人。对待这个社会,他们拥有良好的认同感,这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大学生所处的思维阶段又极容易被干扰被误导,他们对待问题的理解、感受方面都与大人存在差异,这也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松散不成熟。并且,90后大学生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条件优越又不失家长宠爱,早早接触到了互联网,物质和精神的优渥使某些大学生丧失了对自我完善的信念,造成了自身修养不足,加上对互联网利弊的认识不清,缺少分辨能力,继而诱发因缺少诚信意识造成的大学生互联网犯罪。

三、大学生互联网诚信危机的对策研究——诚信教育研究

1.规范诚信教育意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端正大学生诚信意识,首先要将诚信范畴“规范化”,不规范的诚信意识可以造成大学生行为与认知上的不一致。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守信者受损,失信者获利”,造成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不同程度上的扭曲;第二,“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由于传统文化中对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得我们只把“诚信”当做道德范畴,忽视了法律和经济也是对诚信价值观念的支撑。这种教育也致使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淡薄。因此,应对大学生诚信危机,开展诚信教育,必须在道德和法律观念上齐头并举。不仅让大学生在其道德认知深度上真正意识到“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意识的人必定是被社会放弃的人。而且,还应树立诚信的法律观,基于个人我国现已开设“个人诚信档案”将不诚信行为列入法律法规,不诚信的人员加入失信黑名单,基于国家,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也势必影响到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2.改革诚信教育形式英国作家萨柯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忽视的条件,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必修课上,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队伍上暴露出种种不足。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高校对思修课重视不足,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现状,高校应,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和前提开展高校思修课程,构建科学可行的诚信教育方略,敦厚大学生诚信品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构建以发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课程立足点。改革教学内容,使传统的诚信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教学内容注重时效性。还需更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开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最后,优化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之前,教师首先要身先示范,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用自身良好形象践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3.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谓道德教养,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意识养成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诚信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诚信意识认同感的高低。在传统家庭中,有些家长注重智育教育弱化德育教育;部分父母自身缺乏诚信品质和道德表率;部分父母依旧遵循“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在管教孩子时不乏会出现肢体碰撞,严重者产生暴力冲突,激化亲子矛盾后,孩子与父母间产生亲情的撕裂,更加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格。4.强化个人诚信意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大学生是提升诚信品格培养主体,理应重视自我教育,做到知行统一。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及时处理和改正错误,树立正确诚信观念。重视自我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有良好判断能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有道德情感;再次要将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志,最后用已经形成的道德意志指导自身实践,敦厚个人诚信品质。

四、结语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形势中,在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潮流中,我们应不断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诚信品格的修养,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